原油:地缘博弈下的“震荡密码”2025年10月的原油市场,正被两大力量撕扯:一方面,中东局势因伊朗核协议重启谈判再度升温,霍尔木兹海峡的运力波动成为悬在油价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;另一方面,美国页岩油产能因环保政策收紧而持续萎缩,库存数据已连续三周低于五年均值。
技术面上,布伦特原油在95-105美元/桶区间形成箱体震荡,MACD指标显示多空动能反复拉锯。
操作策略:短线交易者可关注98美元支撑位与103美元压力位的突破信号,若日线收盘站稳103.5美元,可轻仓追多至106美元目标位;若跌破97.8美元,则顺势做空至94美元。中线投资者建议采用“跨式期权”策略,买入行权价100美元的看涨和看跌期权,博弈11月OPEC+会议前的波动率扩张。
天然气:欧洲寒冬预期下的“隐形王牌”北欧气温预报模型显示,2025年冬季可能迎来近十年最强寒潮,荷兰TTF天然气期货未平仓合约激增23%。但需警惕两点风险:一是俄罗斯经土耳其的“南线管道”输气量超预期恢复,二是德国LNG接收站扩建进度提前。
当前价格已部分反映利多,若周线级别RSI突破70超买区,需防范多头获利了结。
铜:绿色转型与地产疲软的角力场全球铜库存降至14万吨历史低位,智利Codelco铜矿罢工进入第三周,但中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8.7%,形成多空交织局面。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铜价在8400-8800美元/吨区间窄幅波动,建议关注两个关键事件:10月15日中国三季度GDP数据发布,以及10月20日美国《关键矿产供应链白皮书》修订版公布。
大豆:南美播种季的“天气彩票”巴西马托格罗索州10月降雨量较历史均值减少40%,美豆11月合约在1280美分/蒲式耳关键位反复争夺。需重点关注三个变量:①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是否刺激农户抛售;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采购动向;③美国生物柴油掺混政策(RVO)最终落地时间。
若天气模型显示拉尼娜现象持续至2026年Q1,可逐步建立多头头寸。
玉米:乙醇需求与替代品的博弈美国能源部将燃料乙醇掺混比例从15%上调至18%的提案进入国会表决阶段,若通过将直接拉动玉米消费量增加1200万吨。但东南亚木薯干出口报价骤降20%,可能挤压玉米饲料需求。技术面看,CBOT玉米周线级别头肩底形态颈线位在580美分,突破后可看高至630美分。
棉花:纺织链的“冰与火之歌”全球服装零售库存周转天数升至历史高位,但印度棉纺厂开机率逆势回升至78%。ICE棉花期货呈现“近弱远强”格局,12月合约贴水3月合约达4.3%,反套策略(卖近月买远月)具备较高安全边际。另需警惕10月下旬北半球霜冻天气对新疆棉区的影响。
跨品种对冲:做多豆油期货+做空棕榈油期货,押注印尼B35生物柴油政策执行力度超预期。事件驱动套利:若澳大利亚小麦出口因罢工受阻,可做多芝加哥小麦/做空玉米比价。期权保险策略:持有豆粕多单的买入行权价3400元的看跌期权,权利金成本控制在持仓价值的1.5%以内。
风险提示:10月18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释放鹰派信号,美元指数若突破108关口,将压制大宗商品整体估值。建议投资者通过华富之声直播室的实时卫星云图、港口库存监测等独家数据工具,动态调整仓位,在波动中捕捉确定性收益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3 某某财税公司 版权所有
备案号:粤ICP备xxxxxxxx号